用头撞墙、自己咬自己......孩子出现自伤行为时,我们该如何办
既然孩子是通 过行为表达他们的想法,我们就可以从干预他的行为入手。
首先了解孩子在表达些什么,然后通 过教导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语言或适当的行为)来帮助他们达到与外界沟通的目的。
简单来说,孩子发脾气所引发的行为大体是有以下这几种功能:
01实物强化行为
孩子主要想通 过行为来表达“我想要XX”,一般会发生在孩子所提的要求被拒绝之后。
02注意力强化行为
孩子主要想通 过行为来表达“请关注我”,这里的关注可以是正面的,如表扬他、陪他玩,也可以是负面的,如批评他。
03逃避强化行为
孩子主要想通 过行为来表达“我不想做”,一般会发生在家长或者老师给予孩子指令并且坚持让他执行该指令时。
04自我刺激行为
孩子主要通 过自我刺激行为来达到自我强化和需求的满足。
通 过记录孩子行为发生的环境、情况及频率等来准确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功能,我们才能找到具体的策略来应对。
比如:
1孩子自己打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得到实物的强化,所以我们在处理的时候要做到的就是不在孩子哭闹时妥协。如果我们能够提前预知孩子的行为,那么我们就要尽量避免拒绝孩子的要求,不引发孩子的问题行为。
如果孩子想要得到的实物是一些刻板行为,可以通 过指令的方式告诉孩子要做的事情,把孩子原来的刻板行为变相地转变为服从指令的行为。
2如果孩子自己打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得到注意力的强化,我们在处理时应观察孩子独处的时间基数,根据这个基数频率尽量在问题行为发生前主动给孩子正面积极的注意力。
如:孩子能自己玩1分钟,然后就会寻求别人的注意力,要减少孩子通 过自己打自己的行为来获取注意力,就要在行为发生前给孩子注意力。
3如果孩子自己打自己的行为是为了逃避强化行为,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大多是孩子不喜欢做某些任务或者这个任务指令比较难。
我们在处理时要先自我反思,是否是我发的指令或布置的课题难度过大,导致孩子无法完成。这时可以适时地考虑降低任务难度,提高辅助的力度。
4如果孩子自己打自己的行为是为了自我刺激行为,那么我们可以想一些替代的行为。
通 过正向且有意义的行为来替代这种自我伤害的行为,或者是多给予孩子注意力和让孩子忙碌起来,这样孩子自我刺激行为出现的频次也能逐渐下降。
问题行为的干预是个漫长的过程,家长切忌操之过急。任何行为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不出现,只能通 过一次次的干预而逐渐减弱和减少发生的频率。
在行为没有发生之前,建议家长以预防为主。移除引发孩子情绪不稳定的因素;移除导致行为的直接导火索;通 过外力的帮助,提高孩子的应对能力。
在面对孩子过激行为时,家长们不用大惊失色,只要找到合理有效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去干预,孩子们的问题是能够得到解决的。
尚未解决?
点击免费咨询,专人解答
相关问答
QUESTIONS AND ANSWERS热点文章
HOT ARTICLE相关标签
RELATED LABELS课程推荐
热点文章
HOT ARTICL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