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EMBA培训多少钱
前天,微信朋友圈被吴晓波的一篇文章《EMBA死了!》刷屏,并引来诸多争议,也激发了我想要写篇文章,讨论中国的EMBA教育的问题和出路。
吴晓波认为EMBA死了,**直接的导火索是教育部新发的一个文件。这个文件要求从2017 年起,EMBA 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联考招生,由教育部划定统一的分数线并向社会公布,培养院校按照国家统一招生政策自主录取。据说这个政策的出台,主要是针对“部分院校办学定位不准、办学思想不够端正、办学行为有失规范等乱象”。
教育部发文的初衷可以理解,现在各大高校的EMBA确实有点乱,但增加全国统一入学联考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么?我深表怀疑,现在EMBA的乱象不是因为没有统一联考引起的,统一联考也无法解决这些乱象问题,反而会扼杀现在EMBA取得的成就。我不知道明年的EMBA全国统一联考是不是也像MBA全国联考一样,要求考英文和高数。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估计大多数企业家都要被挡在门外。他们离开学习时间太长,英文语法和高数都已经不灵光了,而且他们又那么忙,要像MBA那样化半年的时间准备联考几无可能。未来能**EMBA联考的都是学霸,而这些学霸中企业家一定是极少数,这也不符合EMBA的定位初衷。
EMBA在中国火了20年,这要归功于中国独有的市场环境。EMBA在中国的发展始于1995年,那一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招收了**届EMBA。当时的EMBA主要是针对那些年纪偏大、不能全职读书的企业家,他们没有受过正统的商业教育,等他们事业小有成就的时候,“百战归来再读书”,却发现自己不适合读MBA了。相对MBA而言,EMBA候选者由各个学校自主命题联考加面试,比的是综合能力,对企业家来说更合适一些,因此很多企业家都去读EMBA了。由于一大批知名企业家去读了EMBA,这个学位也比MBA多带了一个光环,好像EMBA就是针对企业家的,MBA就是针对经理人的,EMBA就是天然地比MBA高级。
中国企业家要感谢EMBA这个学位。EMBA让他们在经商多年之后,还有机会回到商学院读书,并成了一些**大学的校友。很多企业家的初始学历不高,毕业的学校也不知名,而EMBA让他们得以拥有一个**大学的硕士,并拥有一个高品质企业家的社交圈。很多企业家就读了好几个EMBA,成了很多知名大学的校友,我听到读**多的居然有六个**的EMBA学位,他坦言读EMBA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结交朋友的地方,因为校友关系相对单纯。
EMBA也要感谢中国的企业家。在国外它本来是一个非主流学位,比如大名鼎鼎的哈佛商学院就没有EMBA学位,是中国的企业家们都在读这个学位,让它变成了一个看上去很高级的学位。来自中国的商学院的EMBA在全球排名非常靠前,在2015年FT全球EMBA百强排行榜上,前10强的EMBA有5个来自中国,其中**名是清华经管学院EMBA国际项目。前50强则有10个EMBA项目来自中国,而全球百强则是13个项目。和MBA的全球排名相比,中国商学院在EMBA中的表现要好得多,因为很多商学院都在拿EMBA排名来做宣传。
问题来了:中国的EMBA教育真的像国际排名显示的那么好么?
各位读者看了前面的分析之后,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商学院的EMBA国际排名之所以那么靠前,并不意味着国内的EMBA教育很牛,而是因为中国独特的商业教育环境,让EMBA在过去20年吸纳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学员。国外的EMBA教育很难像中国那样,吸纳这么一批高品质的企业级学员,他们早已完成了商学院的普及教育,因此只好到中国来和中国榜上有名的大学合作办班。 来说,中国的EMBA教育之所以显得那么“高级”,并不是课程和师资很“高级”,而是学员相对比较“高级”。说穿了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面对一个蓬勃发展的管理教育的需求市场,很多商学院难免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这是他们真实实力的体现。由于国内很多**大学的商学院教授还施行传统的学术考评体系,因此大多数商学院教授都是博士毕业就在商学院教书的,虽然也做管理顾问和独立董事,但和真实的商业环境还是有距离的。很多EMBA教授名头很响,一听讲课让人大失所望,经常有一些知名教授在给EMBA上课时被轰下台,原因就是他们教的东西从内容和形式都比较过时,而且和实践脱节得厉害。这一点EMBA学员也心知肚明,他们对EMBA能学到什么东西并不抱过高期望,主要是为了混一张**的硕士文凭,以及一个高品质的企业家社交圈。
现在,商学院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中国EMBA在过去20年的蓬勃发展,本身是中国庞大的“企业家红利”造成,这个“企业家红利”就是大量企业家在创业之前没有受过好的商学院教育,需要回炉补课。现在这个红利已经慢慢消失了,很多企业家已经读过EMBA,企业家生源就像矿藏一样正在变得枯竭。再加上官员禁止读EMBA,EMBA招生遇到了很大困难,很多非顶尖商学院都存在招生难的问题,很多在读的EMBA其实都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如果未来还要实行EMBA全国统一的入学联考,我可以想象大量企业家被挡在门外,EMBA的生源品质会进一步向MBA看齐,这个学位的光环将会渐渐散去,**后和MBA差不多。
我会经常和一些商学院管理者以及教授交流。他们虽然在公开场合表示对商学院的未来很有信心,但在私下交流中却表达了深深的忧虑。**、现在招生越来越困难,生源质量和以前相比在下滑;第二、EMBA的课程和师资高度同质化,你会发现很多知名商学院的EMBA教授晃来晃去就是那么一些人,理论上他们都可以请到。第三、现有学员对商学院的满意度也在降低,他们觉得商学院教的知识严重老化,和实践严重脱节。当EMBA和总裁班的学员质量、课程品质和满意度都不像以前那么高了,大家就只好拼营销能力。一些知名大学的商学院则在“拼爹”,也就是拼所在大学的品牌影响力,他们都拿所在大学的历史讲故事。
来自加拿大的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写过一本书:《管理者而非MBA》,中间对商学院教育有一句略显“恶毒”的评价:每个MBA(EMBA也一样)都应该在自己的脸上贴上一个标签:Loser!他认为商学院是在用错误的方式培养错误的人。商学院以知识性的课程教学为主,即便是比较强调实践的EMBA教育,还是侧重于管理知识体系的培养,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普遍不足。这样的管理课程会导致培养了一些很会分析的专业人士,而非真正的管理者。因为管理是一门实践,不仅要知道一些“道理”,而且需要心态和行为上的转变,而这些只靠课程无法实现。明茨伯格不仅批判商学院教育,还联合发起了一个管理教育的创新项目,这就是IMPM(国际实践管理硕士)的由来,致力于从管理者的五种心态去培养企业的管理者。
可能是大家对EMBA教育普遍不满,现在很多课程都自主打“后EMBA”概念,比如过去三年流行的私人董事会,商学院也在引进这种学习方法。作为国内**早的私人董事会传播者,我认为私人董事会只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法,但不能过度夸大其作用。在过去几年,私董会之所有变得那么流行,甚至有人说要取代商学院教育,原因不是这个学习工具有那么强大,而是对商学院教育的普遍不满。经常有EMBA学员说从同学中学到的东西比从老师那里学到的还多,而私董会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强调智慧共享和共创,这个非常重要。
中国**近这三十年是全球**的商业试验场,各种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和资本模式有很多创新,值得好好总结其理论并推广应用。商学院的EMBA汇聚了一大批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知识共创场所,完全可以把这些实践做理论研究和案例整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商学院教授很少做这样有价值的事情,还在言必称美国,一说战略就是西南航空和太阳马戏城,一说创新就是苹果和英特尔,一说组织行为学还在做PDP测试。可惜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商学院本身也是企业,他们也必须贴近客户需求,而且不断创新产品,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管理教育应该包括知识学习和行动实践两部分,商学院过于强调知识学习,行动实践的比重偏低。未来知识性课程被在职课程取代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为在职学习具有能够随时随地学习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所以线下课程**做那些在职课程无法替代的东西,比如私人董事会、智慧共创、体验学习和行动学习。未来不是在职替代线下,而是有效地融合和互补,在职课程偏知识体系学习,线下课程偏心态和行为改变。
商学院要完成这种战略转型非常不 。首先,它们必须要有很深的危机感,知道战略转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次,它们需要立即开始培养新的组织能力,加大对在职学习和行动学习(体验式学习)的投入力度;再次,使之适合组织构架和流程适应管理者学习的特点——他们不仅需要掌握知识,也需要完成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的转变,并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坦率说,目前国内的商学院都在试错,还没有成功案例。
马云说过一句话: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这样的情况也在商学院重演,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对现有商学院教育体系的不满,他们开始自己尝试办自己的商学院,比较知名的是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以及吴晓波创办的“大头商学院”。这些商学院刚刚开始,师资和课程也不是很完善,学术的严谨性和传统商学院也有差距。但至少他们是贴近客户需求的,他们从学员的实际问题出发,利用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并发动自身的群体智慧,致力于解决他们的真实问题,并发现未来的可能性,依然改变原有的心智模式和领导力。这种企业家参与创办的商学院未来会成为一种新型商学院,商学教育的生态更趋多元化。
未来还有一些新型商学院,他们专注在一个垂直领域不断深耕,为客户提供包括教材、案例、研究和培训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我这边也在和大头商学院合作,编辑一本《中国企业转型学》的教材,未来还会围绕教材开发企业案例,并有相关的咨询培训落地方案。我们希望,这本教材不用再“言必谈美国”,能够从中国企业的实践出发,产生一些有原创性的理论和案例,反映中国企业的实际问题,并强调工具性和实用性,真正地帮到中国企业实现转型。这是一次新的尝试,未来可能还会遇到很多问题,但至少这会是未来的方向。
咨询电话【刘老师】:18774775333
了解更多杭州EMBA培训>>>>杭州EMBA培训
了解更多杭州培训网>>>>杭州培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