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贵州行:此刻我是一名小老师,带孩子们感受大山外的广博与精彩
贵州省黔南侗瑶族自治区,历史文化悠久,景色宜人。然而他们的生活条件却不是很理想,教育资源滞后。2018年7月8日,讯得达国际书院2位老师带领20名学生来到贵州黔南高增,一起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助学行及社会调研活动。
助学之旅
早上6点,在清晨的朝阳里,一路颠簸近2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支教学校:贵州黔南双江镇黄岗小学。
校园口,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早已列队欢迎我们的到来。这里的孩子大都没有出过大山,也没有距离的概念。当得知我们从深圳来时,会有孩子天真的问到:“是不是和贵阳到这一样远?”学生们为当地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课程,有健康急救、艺术绘画、物理趣味实验、人文文学、数学算法、世界地理、世界历史等,帮助他们认识世界的多元化。
黄岗小学里与当地孩子们进行了友爱的交流互动。
上课前孩子们安静的坐在课桌旁,新奇的看着各种绘画颜料器材。课堂上,当亲手画出美丽的图样色彩时,他们手舞足蹈。
和孩子们一起做物理小实验。条件有限小小的讲桌被孩子们围的严严实实。
介绍世界地图和各国有趣的历史故事,孩子们对大山外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土豆青椒洋葱,在学校食堂简单的午餐,我们学生和当地孩子们一起吃得津津有味。用餐聊天的时间,孩子们也总喜欢让我们讲讲我们的学校,讲讲城市的生活。从他们的眼中我们看到了对大山外生活期待的目光。
短短2天支教时间,还没来得及熟悉就要离开。我们做得不多,但每个学生都已尽全力,上好了每一节课。学生们教孩子们读书,教他们学习去爱,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广博与精彩,同时也从孩子们身上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单纯的快乐。
社会调研
本次活动第二个主任务就是社会调研。学生们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是留守儿童组、侗族瑶族歌舞文化组和侗族瑶族建筑文化组。四天时间一共走访了五个村寨: 高华村、芭扒村、高增村、王岗寨以及肇兴侗寨。
到达村寨口,同学们分小组领取当天任务卡,涉及建筑、文化、人口等,**自己的努力去找到这些答案,去了解背后的故事,对村寨有一个自己初步的认识。
与留守儿童对话
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在经济与工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偏远山区的人们为了赚更多的钱,不得不走出大山,去往千里之外的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在贵州大约有87万留守儿童,他们由于父母出外务工,或被独自留在家中,或与老人相依为命。留守儿童调研小组是本次调研活动大的小组,一共8人,走访30多户人家,回收了近20份有效问卷。
高增村,一家三个孩子与祖母留守家中,其中两个弟弟在寨里的小学,姐姐在县城里读书,他们的父母去往大城市广州赚钱养家,每年只回家一次。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挣扎在贫困线上,你无法想象到,整个家里没有热水,没有暖气,没有空调,甚至没有炉灶,只能生火煮饭。
芭扒村,一个初二班级前几名的好学生,父母在她两三岁的时候去了广东打工。她非常清楚打工对家里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父母也感到非常自豪。她一直努力学习以求回报父母,但她心中仍然留下了对留守生活的种种遗憾。
贵州黔南侗族瑶族保存着许多千百年不变的传统文化,歌舞服饰文化就是其中的精髓。这里的妇女至今仍保持着手工制作布匹和衣服的传统。歌舞服饰小组是本次调研人数少的小组,只有四人,但他们也是回收有效问卷多的小组。每到一个村寨,组长就会带领小组成员从村头走到村尾,了解全村情况,快速找到村寨里歌舞服饰的“专家”,收集可用的信息。
侗族人说做一套盛装的服饰,从制纱、晾晒、纺织、染色、捶打、凉干、裁剪、绣花到成衣,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
在一件件巧夺天工的侗族瑶族服饰面前,孩子们都叹为观止。
一天的行程结束后,聚到鼓楼,在篝火旁,听当地侗族人唱起了侗族大歌。学生们第 一次感受到侗族无字天歌震撼心灵的美妙。
侗族瑶族建筑文化
瑶族以吊脚楼著称,而侗族以鼓楼群和风雨桥为著名。聪明的侗族瑶族人,物尽其用,没有图纸,不要一钉一铆,就能建造出样式各异、功能多用造型美观的建筑。我们的建筑文化小组面临本次调研难的任务。因为侗族瑶族营造工艺依靠族人口口相传,没有系统专业的挖掘和研究,小组的同学们很难接触到书面纸质的资料。
拜访瑶族村寨**的木构营造技艺传承人,聆听吊脚楼的营造技艺。瑶族的木楼用上好的杉木做成,一般是两层或三层,一个木楼能保存居住上百年历史,冬暖夏凉,亲切自然。据老师傅说建一个木楼需要好二十多万元。
侗寨建鼓楼
侗寨建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由全寨人集资修建。鼓楼的下半部分,是中空的,类似于一个微型小广场,是侗族百姓休闲的场所,不管是村里老人聊天还是年轻人幽会,亦或是接人待客,遮阳又挡雨,都是绝佳的地方。
侗族风雨桥
侗族风雨桥又称花桥。寨里的师傅们完全靠经验和高超技艺,先用小竹片做出模型,然后根据模型建造出工艺精湛的风雨桥。
非常幸运,碰到还在动工的鼓楼。学生们实地观察建筑材料的准备,以及数百上千梁、枋、柱尺寸的计算。
活动汇报总结
每天行程结束后,学生们都会以小组为单位聚集在一起做当天活动资料整理。活动结束后一天,每个小组提交了一份文字报告和PPT报告,并且每个学生都做了5分钟的活动汇报演讲,分享他们的支教调研成果和感想。
上课前孩子们安静的坐在课桌旁,新奇的看着各种绘画颜料器材。课堂上,当亲手画出美丽的图样色彩时,他们手舞足蹈。
**此次助学及社会调研活动,学们生不仅感受到独特的侗族瑶族文化,还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在村寨里,尽管条件艰苦,资源有限,但当地孩子们依然渴望知识,刻苦学习。我们将城市生活的学生们带进大山深处,培养和加强他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这将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财富。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缺乏继承与发扬,时刻面临消逝的危险。也许以后就再难听到美妙的侗族歌声,看到美丽的瑶族吊脚楼、侗族鼓楼和风雨桥。因此,我们组织了此次社会调研活动,引起学生们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视,希望可以帮助侗族瑶族文化传扬到世界各地。这份长期的助学及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活动还将继续在学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