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河北是二胡发源地
作为民族器乐的老大,二胡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据吕建华介绍,二胡的起源应该早于唐朝,他说:“**早发源于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奚族,因此二胡也被称为‘奚琴’。”吕建华说,因为奚族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等地,所以北京、河北就是二胡的发源地。
吕建华说:“我走上二胡制作这条路,**早是受到我伯父的影响。我伯父是个木工,从小我就看着各式木工工具长大。加上我的舅舅是义和斋传人——过去的乐器铺里什么都有,他传承的是拉弦这一部分——我经常看到他在制作琵琶或者二胡等乐器。”16岁那年,他进入北京民族乐器厂工作,他说:“一进厂就开始学做琵琶,当时年龄小,一块琵琶的背板就有30多斤,很重,吃了不少苦。”不过,真正接触到这个行业,吕建华很快就爱上了它,“真正的困难基本没什么,但接触这个行业以后,你就会发现,在声音和工艺方面,都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一木一器”琴筒完全统一
在进入乐器厂后,吕建华先是跟随舅舅满瑞兴学习,一年后,又开始跟随韩贵赞学习二胡制作,并自此确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
制作一把二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一个琴筒就有下料、堆筒、打凹、起线、平口等工序,完整工序走下来,足足有三十多道,每道工序的门道都不少。比如选材,吕建华说:“老红木极具张力,音质圆润醇厚;檀木则共振性强,富有穿透力,音质甜美透亮;乌木爆发力强,音色厚重,音质沉稳。为了**大限度地展现材料优势,吕建华在选材上就进行了改良,做到了琴筒的完全统一,一木一器。(琴筒)六块板也好,八块板也好,都从一根木材上进行选料。”吕建华介绍说,不同的材料,振动频率完全不同,“这样产生的共振不够平均,声音不集中,穿透力也不够”,一木一器,恰恰规避了这些弊端。
音窗是吕建华对二胡制作的另一大改进之处,他说:“音窗在发音中,起到滤透器的作用,影响声音的穿透力。”吕建华指出,音窗是能够改变琴筒共鸣特性的重要部位,可以起到调整音质、音色,调节音量的作用。他说:“现在主要有竹叶音窗,图腾音窗,冰花音窗,还有‘吕’字音窗等设计。”
咨询电话:- 021-64320839
咨询网址:教育联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