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偷税和不进行纳税申报

编辑:佚名 更新时间:2018年03月06日
最佳答案
其他答案

若纳税人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则可被定性为偷税:

  (1)主观上具有不缴或少缴税款的目的。

  (2)客观上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如果纳税人客观上采取了上述几种手段之一,则很明显其主观上就具有了不缴或少缴税款的目的,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不缴或少缴的税款可被定性为偷税。

  不申报纳税并不都是故意行为,其现象也很复杂,有些人确因纳税意识不强,或对税法不了解,或不知道自己有纳税申报的义务,或者有些因临时病重,或外出不在,或因特殊原因而未能申报纳税,特别是有些纳税人只是某个纳税期因特殊原因而没有申报,对这种情况应当区别对待,不能定为偷税,但其应当为自己的违法行为受到处罚和惩戒,税务机关可以给予一定的处罚,这种情况适用《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

  对没有申报纳税,但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后,仍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则应当定性为偷税,按照偷税的有关规定处罚,这种情况则适用《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有关规定。

  总而言之,偷税与不进行申报纳税的界定标准是纳税人是否采取了上述偷税应具有的四种行为之一。

联系方式

孙老师:13544171543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科苑路15科兴科学园B1单元402

尚未解决?

点击免费咨询,专人解答

您可能在找

相关问答

QUESTIONS AND ANSWERS
更多相关问题 >>
免费体验
限时:112308

热点文章

HOT ARTICLE

相关标签

RELATED LABELS

课程推荐

限时:112308

热点文章

HOT ARTICLE 更多>
团队散漫怎么办如何提升管理层团队管理能力怎么去管理一个团队如何实现市场精准定位如何选择企业目标市场如何维护好老客户怎么维护客户关系怎么提升客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