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团队
温馨提示
更多 [青少年篮球培训] 资讯、更多优惠活动! 请联系在线客服!!
球馆介绍
苏州市市民健身中心
地区:苏州姑苏区
场馆类型:室内球馆
培训项目:足球 青少年体适能训练中考体育培训
详细地址:苏州市姑苏区五卅路101号市民健身中心体育馆
温馨提示
更多 [青少年篮球培训] 资讯、更多优惠活动! 请联系在线客服!!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青少年自信心,自信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信任表现为自己的知识、能力、行为、判断等有信心,不怀疑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我作为孩子们的篮球教练员要时刻关心和注意学员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学习新内容和新的技术动作时一定要注意,应为刚开始学习错误的动作和不好的小毛病是一定会出现的这时候教练员多多给学员进行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这样会对学员的心理造成一种恐慌,加剧他们紧张,做出来的动作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应该有细心和耐心,这样学员们在练习的时候就会更加认真、仔细的努力完成我所交的动作,我们应该积极的鼓励,增加学员的自信心,让他们明白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是不会指责他们,做对了教练还会表扬,有时候做的优秀的老师还有奖励,所以这样可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并且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温馨提示
更多 [青少年篮球培训] 资讯、更多优惠活动! 请联系在线客服!!
实在管不住了,我就动手打了他。管倒是管住了,可把他打怕了,再也不肯跟我睡了。
我知道这个办法不好,可是当孩子是在管不住时,我真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办法可以让他听话。”
其实,在育儿问题上,爸妈们可以学习一下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的方法,用罗杰斯的方式看孩子。
TIP:罗杰斯是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言人。他极其重视自我成长的潜能,所以无条件地把来访者看作具有自我价值的人,坚信他“能够用更加成熟的方式,重新组织他的人格,组织自我与生活的关系。”
罗杰斯一直致力于让每一个人过上“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在这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的眼里,人格和行为是不可分离的,每个人都值得尊重和关注。
▌每个孩子都是有正向的潜能,父母应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
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的正向潜能,这是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孩子刚出生时,并没有“自我”概念,随着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慢慢将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
当**初的自我概念形成后,孩子的自我实现趋向便被激活了。在自我实现的驱动下,孩子会在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并不断地积累经验。
**自身机体自动评价过程时,有些经验会使他感到满足、愉快,有些即相反。满足愉快的经验会使孩子寻求保持、再现,而碰到不满足、不愉快的经验,孩子便会尽力回避。
在孩子寻求积极的经验中,有一种体验是受他人的关怀或者尊重而产生的,罗杰斯把这种体验称为“正向关怀需求”。孩子的这种“正向关怀需求”的满足完全取决于他人。
然而,他人(尤其是父母)的关怀和尊重通常是有条件的——根据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准、行为标准来决定是否给予关怀和尊重。这些条件体现着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罗杰斯将这种条件称为“价值条件”。
孩子不断地**自己的探索体验到这些价值条件,并不自觉地将这些本属于父母或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结构的一部分。
渐渐地,孩子在评价一件事情时,不是**自我感受,而是以自我中内化了的社会价值规范为标准。而当经验与自我之间存在冲突时,孩子就会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
譬如一个本来很普通的孩子,但是他的父母一直**暗示、鼓励,认定他以后会了不起。这个孩子将这个观点内化,**后就会真的脱离平庸。
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欣赏、鼓励、认可,就是这样发生作用的,是有意义的。
而如果只是将目光放在短期效果上,例如在孩子不听话时把孩子暴打一顿,或者狠批一场,孩子可能表面上会立马变乖了,但是这种不当方式却从根本上认定孩子“坏”,这会让他失去变得更好的机会。
他们可能**说谎、拒绝、叛逆行为(不确定)等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以求意识水平与自我相一致。
因此,父母和社会应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而不是有条件的关注。
换句话说,不管孩子说什么,不管他做什么,只要是在规则范围内的,都认为是对的,是好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正向的潜能。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这样一个激发潜能的环境。
▌正面与负面的条件式育儿方式都有害,只是形式略有不同
看到这里,经常阅读积木育儿微信文章的爸妈们可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嗯,在我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
**早提出“无条件积极关注”这个概念的是罗杰斯,他在“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中,将其看作重要前提。
针对罗杰斯的这个理论,国外有一项调查,对象是九年级学生。
研究者精心地将“孩子在听话时得到赞许”与“当不听话时较少得到接纳”严格区分开来。这两项研究发现,正面与负面的条件式育儿方式都有害,只是形式略有不同。
正面的条件式育儿方式有时能够使孩子在学习上更努力,但也会使他们感到强烈的“内在强迫”。负面的条件式育儿方式,除了使孩子反感爸妈,连短期效应都没有。
这项调查告诉我们,从长远来看,不论是在孩子达到爸妈期许时给与表扬,还是在做错时给与惩罚,二者都是条件式育儿方式,都不能很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可以说,有很多爸妈对孩子的关注都是有条件的。
比如,孩子考了满分,便给出极大的兴奋反应;而当孩子考试失常的时候,就立刻一副冷漠的表情,甚至还加以棍棒,恨铁不成钢。
还有些爸妈总会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做比较,想以此激励孩子——“你看,谁谁谁就……你怎么就学不会呢?”
殊不知,这种方式养大的孩子,特别容易自卑,偏于敏感执拗,容易在乎外界评价和有无获得实际的“成功”。
因为父母在用这样的回应告诉孩子:只有在你表现好的时候,只有你成功的时候,我们才是爱你的;我们对你的爱是有条件的。
至少,这就是孩子所能够感受的全部内容。父母不接纳孩子的结果,就是孩子学不会接纳自己。一旦孩子有一天遇到了困难、挫折甚至失败,就有可能是致命的打击。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说过: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而言,父母无条件的爱,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比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更有利于人格健全。
无条件的爱首先和物质无关,和情感上的满足有关,和安全感有关。
父母只有在情感和情绪上无条件支持孩子,接纳孩子,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意,才能不至于把自己的精力都花在何种举动才能获得父母的爱和关注上。
请父母必须牢记,任何的物质,都无法弥补情感上的欠缺。
▌用“共情”的方式纾解孩子的情绪,问题迎刃而解
“共情”这个词,相信你们也并不陌生。
它也是罗杰斯创始的“以人为中心”的主要治疗方法:“所谓的共情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包含着几个方面的情况。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过程中,共情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不过,并不意味着孩子说什么,我也跟着说什么。共情不等于附和、完全认同孩子。
“你做得对”这样的话,虽然可能让孩子得到暂时的满足,但是,却妨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省。父母应该试着去解释孩子的情感(这一方法,主要针对3岁以上的孩子)。
我曾经提到过一个案例,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情绪有些低落。
妈妈说,你看起来有些不高兴呀。
孩子回答:老师今天表扬了李黎。
妈妈说,哦,是不是老师没有表扬你,你有些失落啊。
孩子说,我不喜欢老师了。
妈妈说:对,怎么能不表扬咱们呢!
这个案例,对话以妈妈的附和声结束。孩子也许当时满意了,但是妈妈却没能帮助孩子就事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如果换一种方式呢?
妈妈:你看起来有些不高兴呀。
孩子:老师今天表扬了李黎。
妈妈:哦,老师没有表扬你,你有些失落啊!
孩子:我不喜欢老师了。
妈妈:你肯定做出了努力,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结果却没有。
孩子:是啊,我就是晚了一点举手。下一次,我一定快点举手,回答问题。
从两个案例的对比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孩子需要的并不是父母的认同,而是父母对孩子情绪的回应和正确解释。
因为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那么丰富,连他们自己都搞不明白。所以,父母的智慧之处就在于,帮助孩子梳理自己,然后等待孩子自己找出解决之道,自己做出选择。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案例,爸爸其实完全可以用“共情”的方式来替代打骂。
先接纳孩子的情绪,抱抱孩子,或者拍拍孩子的背,然后跟他说,我知道你很喜欢吃糖,不让你吃会很伤心,但是你已经吃了几个了,不能再吃了,你知道虫虫很喜欢吃有甜味儿的牙齿。
我们喝一小杯水吧,不让虫虫有机可乘。相信孩子会接受你的意见。
“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并不是两个单独使用的心理治疗方式,而是罗杰斯在心理治疗中运用的效果**优化组合。
如今,这个组合方式不仅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也被认为是处理孩子问题时副作用**小、**有效的办法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总能以罗杰斯的方式对待孩子,这种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必然会影响到孩子。这对促进孩子的共情能力(或情商)和亲社会行为有着极为积极的促进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