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辉小语种教育中心
多一个语种,多一个世界
快速咨询德语
360
3-20人
常年滚动开班
周一至周五上课
1. 拥有德语A2水平的学习者,希望系统学习德语。
2. 预备参加德语欧标等级B1、B2考试学者。
3. 有意到德企就业和德国留学者。
4.以德语二外考研或德语参加高考等相关考试的零基础学员。
本课程与德国大学入学德语考试DSH和德福TestDaF考试内容相结合,练习量充足,按照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逐步加深,有大量的主题对应练习,即可学会德语知识,又可以和考试主题直接挂钩,学员在学习之后可 应对留学德语考试的难度要求。对应德语中级B级水平。
由于德文计算机代码是西欧语言,国际标准是ISO-8859-1,因此在使用GB系列或BIG5代码的中文系统(如通用Windows系列)中,很难正确显示译码。需要将德语文本转换成Unicode代码代码代码,以便在文本编辑工具中正确显示音译字符。尤其是在使用默认的GB2312浏览器查看不带语言编码的德语页面时,也会出现混乱。但在中文版的GNU/Linux中由于预设使用UTF-8而避免了乱码。如果变音字符直接用GB系列或BIG5编码保存再次打开就会变成乱码。
某些情况下,ä, ö, ü, ß可以用ae, oe, ue, ss代替。
语音对应,花时间纠正发音
这个特点决定了语音在德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我先摆出结论——一个正确精准的发音对于德语词汇记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决定应试中的听力和口语水平。是的,可以这么说,如果德语语音基础打好,一个单词的发音是可以基本反推出来单词原型的。德语词汇在进入深度学习后,不可避免会由于组合词的存在是单词量产生倍数增长。所以依赖传统英语学习里面常用的练习记忆只能是事倍功半。把语音和单词组合做到对应的话,我认为可以大大减轻后面单词记忆的压力。也就是说,通过较少的次数练习加上语音对应就能很快掌握一个单词。
单独发e音而不发“one”音时,即发“one”长音。
含有E的词,E后接着有两个辅音,发"唉",例elf,hell等;如果E后接着是一个辅音一个元音则发"A(英语字母)" 的音,例如:Emil;E位于词尾的时候发"厄",例如Tage,Lage等
当然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也有很少的例外如gebt,E发"A".
最后补充下,有时E和一些字母在一起,就发一个音,不用靠考虑上述规则,比如ie(发"一"),ei(发"唉"),eh(发"A"),er(词尾出现,发"厄")
假如,作为德语零起点的学生,你有两个课堂选择:选择A是中国老师授课,遇到不懂的词或语法就用中文解释给你听,保证你能听懂语言知识。选择B是德国老师授课,上课只用德语,因为听不懂所以你手头必须准备一本字典随时查阅,而且老师肯定不会用中文把知识点解释给你听。
两种选择,你觉得哪种更有效率?哪种方式更适合学一门外语?
对于选择A,我们是熟悉的。中国的学生可能都有类似的学习经历:从我们开始学英语,更多的时间是老师在讲,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抄笔记。老师会反复提醒我们,记住正确的,避免错误的。相比之下,我更多地想说一说选择B。在最初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可能只有少数同学有过这种经历。
由于工作原因,我旁听过几节这种“原汁原味”的德语课:德国老师对中国学生(高校非德语专业大学生,无德语基础)授课,课堂上用德语,伴有丰富的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极少情况下会用英语稍作解释。
作为旁听者,我坐到了教室的侧面,便于观察同学们的反应。我很好奇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中国学生是否适应这种“纯德语”的授课方式?二是,这种方式是否可行?
整个上课的过程很有意思,有几个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
1. 外教使用图片引出单词(例如用一个人物头顶问号来表示动词“提问”),单词旁边没有任何英语或中文解释,学生们需要猜测这个单词的意思,猜对和猜错的学生都有。在听到同学们猜错单词意思的时候,特别想跳起来告诉他们正确的意思,这恐怕是中国老师的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