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对外汉语--词汇习得 |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目的语的过程中,必须掌握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汉语词汇系统的特点决定了词汇习得是第二语言习得的核心。词汇习得贯穿着语言习得的全过程,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人们的语言交际也就没有可能。可见,词汇教学在整个语言教学中的份量。近年来,对外汉语学术界在词汇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笔者就以下几点进行详细论述。
1.影响词汇习得的因素及对策 1)情感因素 国外有学者对脑神经科学研究认为:人类大脑的情绪记忆总是先于其他记忆类型而首先被加工,是**高效的记忆类型。情绪不仅在量上影响认知,而且影响认知结构。它可以引发注意,建构意义,并且有自己的记忆通路。不仅如此,情绪还与长时记忆系统直接相连,可以迅速激活其他记忆存储区域,有利于多重编码,巩固记忆。因此,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应该给难记的词附着情感因素,创造课堂教学的兴奋点,吸引学生对目标词语的注意,让学生精确地记住感兴趣的内容。 2)语境因素 汉语词汇的意义由于表达的需要会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在语义、语法、语用上有所变化。但在一定语境中,词汇的意义却是相对固定的。由此,我们应重视语境对词汇学习的作用。运用语境帮助学生加深对词汇的语义语用范围、搭配关系、附加色彩和文化意义的理解记忆。运用语境就是要创造真实自然的语境,建构和解读承载词语的篇章,从篇章层面进行词汇教学。这样,词语的意义及功能用法都可以在篇章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对学生理解词语、辨析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3)词频因素 想要牢固的掌握词汇,单凭一时的记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不断地练习、运用中激活词汇。就是要有意识的提高词汇出现和使用的频率。词汇出现的频率越高,学习者的记忆负担越小,对该词汇掌握得越好。除了对目标词进行反复听写和用法练习,教师还可以借助PPT电脑软件进行“词汇闪现”的教学,让学生即时识记并反复有声朗读目标词,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将内容逐渐扩展至相关句型。 2.网络化的词汇学习策略 汉语词汇数量多,词义丰富,用法复杂,但不管是词形还是词音词义,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网络系统,存在着内在的规律性。成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把握已学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认知联系。要更好的学习词汇,就要加强词汇的联系强度,实施放射性教学策略。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根据词汇的网络性进行教学的思路。 杨惠元(2000)提出按照汉语词汇的网络系统进行教学,可利用同(近)义词类聚网络、反义词类聚网络、类属词类聚网络、关系词类聚网络等等。常敬宇(2003)重点探讨了汉语词汇词形和词义的内部规律,即汉语词汇的词形结构网络性和词义联想网络性。杨万兵(2004) 从系统论、语言学及语言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词义网络式存在的特征,分析了网络化词汇教学的基本方法,并探讨了网络化作为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论意义。鹿士义(2001)也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即要在学习中构筑学习者的字词网络,要在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内进行教学,而且还要在教学活动中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下面就语素类聚网络和近义词类聚网络谈谈词汇习得的方法。 1)语素教学法 语素是汉语构词的基本单位。抓住构词的**小单位语素,也就抓住了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的根本特点和要诀。因此学习词汇,要先从语素.从单个的汉字学起。许多学者提出语素法教学,即以字为词汇教学基础的教学思路。吕文华(1999)发表了《建立语素教学的构想》:“语素教学除了有助于汉字的认记、消除错别字以外,其主要作用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词汇、掌握词汇以及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解决词语难的途径是建立语素教学。”贾颖(2001)提出“字本位”的设想:“以字为本位进行词汇教学,教给学生的是方法性的知识,因为字在汉语中以动态的形式存在,有限的字可以**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的词。由于字在词中的意思基本不变,这样掌握了字与构词法,就能以简驭繁,迅速有效地扩大词汇量,所以以字本位进行词汇教学必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它教给学生的是一种**有价值的知识,它培养的是学生自学汉语词汇的能力。”肖贤彬(2002)指出语素法教学为猜词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可见,语素教学法对减轻学生记忆负担、迅速扩充词汇量是有利的。 语素教学法要求教师把语素作为词汇教学的基础,在讲新词时把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语素的基本意义教给学生。学生再接触到由这个语素组成的其它新词时,就会根据该语素义去理解和记忆新词词义。词义的解释涉及到语素构词产生的词义的引申,教师应对其追根溯源,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词汇语义网络。对于词语中某个有类聚作用的语素,我们可以把带有该语素的其它词连带着也教给学生。例如,讲到“美化”时,我们还可以讲“丑化”、“恶化”、“净化”、“绿化”、“现代化”、“大众化”等。讲解“电器”这个词时,罗列一些属于“电器”范畴的词,如电话、电灯、电炉、电扇,电冰箱等都是电器。值得一提的是,汉字的表意体系可以帮助学生**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法联想、分析出字义。如:“本”下的小横表示树木之根,与“本”组成的词往往有“根源”、“原来”的意思,如“忘本”、“根本”、“基本”、“本意”、“本来”、“本能”、“本色”、“本土”、“本性”、“本质”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词义,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进行语素教学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一些构词法的知识,比如并列关系、偏正关系、支配关系、修饰关系、补充结构等。构词法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词汇知识更系统化,为以后的学习增加理论上的指导,自觉预防运用的偏误。 2)近义词辨析法 汉语是重语义的语言,它不是**形态来体现语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而是**语义来体现这种关系的。诚如徐通锵先生所言:“汉语的编码机制一开始就偏重于符号的音义结合的理据性,因而以此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理论自然容易偏重于‘内',偏重于直觉,偏重于语义”汉语的语义细腻,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主题意义的不同,使汉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近义词汇的运用。对这些近义词的辨析为外国学生词汇的习得开辟了一条道路。本章将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不同层面讲解近义词的辨析。 (1)语义层面 语义差异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a.指称范围大小不同。如“事情、事件、事故”这组词中,“事情”泛指一切活动和所发生的现象,意义范围**大;“事件”指已经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范围比较小;“事故”指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的事情,范围**小。“战役”和“战争”都指的两方或多方的战斗,“战役”是较小规模、较短时间的战斗;“战争”则是大规模长时间的战斗的总和。边疆”与“边境”,都指离中心地区远的地方,“边疆”指靠近国家的领土,范围大;而“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小。“时代”和“时期”,都有一个时期之意,但“时代”指历史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范围大;而“时期”则多指具有某处特征的一段时间,范围小。“考察”与“调查”都表示为了一定的目的,深入实地,仔细查看。“考察”适用于相对比较重大的事物,目的是探求事物的本质,带有科学研究的性质,使用范围较小,如“科学考察”、“资源考察” ;“调查”是以弄清事实,查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为目的,适用于各类事物和人,使用范围较大。像“进展情况” 、“人口数量” 、“客观效果”等都要用“调查” a.语义轻重不同。如“渴望”与“希望”都有“想要”的意思,“渴望”突出的是“十分迫切” ,语义较重,如“渴望幸福” 、“渴望和平”等;而“希望”表示的则是一般的想法、意愿,语义较轻,如“希望好好考虑” 、“希望继续努力” 。“损坏”与“毁坏” ,“损坏”指程度较轻的破坏损失;“毁坏”指性质较严重的破坏。“努力”与“竭力” ,“努力”指把力量尽量使出来;“竭力”指用尽全力。 b.词义侧重点不同。如“孤单”强调个体的外在表现;“孤独”侧重强调内心感受。“感动”指人的内心激动,而“感叹”则指有所感触而叹息。“清静”侧重于不嘈杂、无干扰,更多用于人为状况的描写,强调的是人整个身心的感受;“安静”侧重于没声音、无吵闹,多用于自然环境的表述,如“考场、教室”等。“才能、才华、才智、才干”,“才能”侧重于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的能力;“才华”侧重于文艺方面的特长;“才智”侧重于智慧和思考的能力;“才干”侧重于办事的能力。 c.语义义项多少不同。如“建议”作名词和“意见”都是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看法想法,但“建议”作动词,还有提出看法想法的义项,而“意见”没有。“经过”有“过程、经历”这个义项,但“**”没有。 d.语义搭配不同。比如“爱护、爱惜”,都是动词,都有“爱,重视”的意思,“爱护”搭配的是易受伤害、损害的人和事物,“爱惜”搭配的则是在使用、容易损耗的事物。“执行”搭配的是“命令”“任务”“路线”“政策”之类,而“履行”搭配的是“诺言”“合同”“手续”“条约”。“优良”可以跟人或物搭配,但“优秀”一般只能和人搭配。 (2)语法层面 词性不同,句中位置不同,语境搭配也就不同。帮助学生区别近义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是词汇教学必须足够重视的一个方面。比如:“合适”是形容词,可作定语,也可作谓语,如“合适的人才”、“很合适”,但不能带宾语,不能说“合适你”、“合适当老师”;“适合”是动词,只能作谓语,但必须带宾语,如“适合我”、“适合生活”。再如:“突然”与“猛然” ,“突然”是形容词,除了可以作状语外,还可以作谓语、定语、宾语,如“事情突然”、“突然的情况”、“觉得突然”;而“猛然”是副词,只能用作状语,因而不能说“事情猛然”、“猛然的情况”、“觉得猛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词语的概念意义,还要讲词语的功能用法。对近义词在语法层面上的辨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平时阅读理解的练习中总结规律,比如:对于动词,应该考虑能否带宾语,带名词宾语还是带动词宾语;后面可否有补语,有什么类型的补语;对于形容词,应该考虑能否与否定词、程度副词组合等等。 (3)语用层面 近义词语用差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感情色彩差异。表现为对人、事物、事情的喜恶褒贬的差异。比如:“结果”、“成果”、“后果”都有“事情发展的**终状况”的意思,但感情色彩不同:“结果”泛指**终状况时,可以指好的结果,也可以指不好的结果,是中性词,“考试”、“比赛”、“化验”、“检查”等都用“结果”来表述。“成果”指取得的成绩、成就,是褒义词;而“后果”在指事物发展的**终情况时,则侧重指事物发展的不好结局, 多用于消极方面,如“事故”、“战争”、“饮酒”、“谎言”等。 b.语体差异。比如:“恐惧”和“害怕”都有“不安和发慌”的意思,但语体色彩不同。“恐惧”多用于书面语,如“万分恐惧”、“恐惧不安”等一些相对固定的表述;“害怕”多用于口语,除有“不安和发慌”的意思外,还经常表示担心、顾虑。“致谢”是书面语,用在正式的场合,显得庄重,“谢谢”是口语,用在日常生活中显得亲切随和。 c.应用范围或指称对象差异。如“老”用来形容人,而“旧”用来形容物。 由于近义词在语义、语法、语用上的差异很容易混淆,教师应当创设情境,强.化练习,以达到提高词汇习得质量的目的。 |
如需了解更多课程详情,请拨打我们的免费咨询热线:
电话:183-5029-8856